沃新书屋 - 書畫中國與世界小說 - 作者:李奭学

李奭学

人物简介:

李奭學:東吳大學英文系學士,輔仁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助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及宗教與文學跨學科研究。譯有《閱讀理論》及著有《中西文學因緣》、《書話台灣》及編有九歌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二)評論卷》(與李瑞騰、范銘如合編)等書。

書畫中國與世界小說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9574445073
  • 作者:李奭学 / 李奭學
  •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08-07
  • 页数:240
  • 价格:新台币25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的读者,比较文学研究者,艺术史爱好者,对世界文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以及对文化交流感兴趣的读者
  • TAG:历史小说 / 文化比较 / 中国文学 / 艺术史 / 世界文学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8 23:03:09

内容简介:

以台灣觀點看世界及中國小說,立論獨特,深入淺出。全書共分上下兩卷,上卷為西方文學小說讀書心得,包括評論喬依斯的《尤利西斯》、南非著名小說家柯慈與2007年諾貝爾獎得主多麗斯‧萊辛等世界知名作者。 下卷為多本中國文學小說的閱讀心得,包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王安憶、蘇童、嚴歌苓、虹影等名家。讀完全書,即讀完47本中外世界經典與小說。 自序 命名的哲學 人有人名,書有書名,此乃理之必至,事之必然,所以請先釋名。本書是我十餘年來所寫的評論文字的選集,所評包有東西兩洋的現代說部之大者。書名的大標題作「臺灣觀點」,但我得澄清我並非枉妄自大,強以為自己可以「立足臺灣,胸懷中國,放眼世界」。我取這個書名反而懷抱卑微,絲毫不敢說觀點大或強到足以「超英趕美」,充其量只是在臺灣看全球。雖然文學評論—包括本書大部分所收的「書評」—總是希望不偏不頗,客觀為之,而我下筆也以此自勉,但我深知這個方向為之不易,因為再客觀的評論行為必然也會受限於個人的「體前理解」,而我人在臺灣,即使看待世局,免不了會從臺灣的角度觀之。開一個不無事實成份的玩笑,此所謂「以筦闚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也。 話說回來,上文不表示我妄自菲薄,真以為不能從臺灣窺見天地。倘若我失去立足點,則鄙論無異竹籃打水,不可能留得下任何足以和讀者共鳴的痕跡。就算是讀者,我相信也有自己的看法,不會毫無主見,從俗隨我。本書所論所評,因此多受制於個人所處位置。不過以國別衡之,本書其次的標題就爭議不大,蓋我所論者確實包括「中國」與「世界」的小說。 這裡我所謂「小說」,得從廣義的中文理解。我原本所擬的書題是「小說與非小說」,因為當初打算收錄者也包括傳記與散文等書的評論。不過九歌諸君認為小說部分已足以成書,其他則可俟機再集,加上「小說與非小說」一名洋腔洋調,也不符合我行事原則。所以在老友陳素芳的建議下,我遂改題今名。讀者當然知道,我原擬的題目是從英文fiction and nonfiction譯出。這一串詞中的fiction一字,我們早已從俗解為「小說」,可是在英美人士的用法中,今日定義下的「小說」並不足以涵之無遺,因為此字本指非經事實推演而來的想像文本,即使「戲劇」或所謂「傳奇」,也可包含其中,說來竟和古人所稱「說部」或古義下的「小說」同義。此所以本書也收了我對蕭乾與楊牧等人所譯的北歐或西歐的戲劇的評論。 文類問題,我可以擴而再談,然而這篇序文已經寫得頗像「書目題解」,不宜岔開浪談,而且我意已達,是該見好就收。雖然如此,除了內人嘉彤外,我還是得向九歌的蔡文甫先生致謝。三十多年來我游談無根,蔡先生總是包容。前面提到素芳,二十多年來也屢蒙鼓勵,不以我膚淺為意。我同樣應向九歌的宋敏菁小姐致謝,她總司編務,連內容都代我擇取。本書從編集到校對,我的助理蔡淑菁和陳如玫兩位小姐又盡心盡力,我無以言謝,謹此誌之。 李奭學二○○八年六月.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