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才(总编)
人物简介:
总编徐英才,原复旦英语教师,现美国德宝大学汉学老师,华语诗学会会长,汉英双语纸质诗刊《诗殿堂》总编,有多部译著出版,其中汉英译著《英译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和《英译中国经典散文选》曾由中国赠送美国林肯中学。
主编颜海峰,常用笔名木樨黄谷、水中山,民盟盟员,山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苏州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同时担任华人诗学会副会长、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明学会理事、《国际诗歌翻译》(原《世界诗人》)季刊客座总编、国际学术期刊《东北亚外语论坛》《商务翻译》编辑部副主任和东北亚语言学文学和教学国际论坛助理秘书长等职。著有诗集《一页水山》,编著三卷本《世界文学经典》《中国古典诗歌精选精译》,出版译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译诗、双语诗、中文古体诗逾千首,散见于《诗文杂志》《世界诗人》《天津诗人》《新诗》《广场诗刊》《江南诗》《诗殿堂》《国际诗歌翻译》等杂志期刊,并见录于《中国诗选》《双年诗经》等选本。曾获2012年获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国际汉语诗坛最佳翻译家称号,2016年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翻译奖,2017 年“首届中华国魂杯·放飞中国梦诗书画大展”诗评金奖,2019年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杰出贡献奖”,2020年美丽中国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银奖等荣誉称号。
中国古典诗歌精选精译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歌精选精译》(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收录了华人诗学会(简称华诗会)诗刊《诗殿堂》自 2018 年 9 月创刊至 2020 年 6月两年内该刊“经典精译”栏目里的所有古诗词及其英译,共计 108 首(有 极少量同诗复译的情况),以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古风、词分属六个部分,定名为《中国古典诗歌精选精译》。超出诗或词体范围的个别译文未予收编,比如老子《道德经》等的翻译。 本栏目采用自由投稿形式,其译者大多是英语博士生、英语教师、英语翻译专业人士,甚至英语为母语的英译者。每期译文都经过精心筛选后择优录用。因此,这里的英译基本都属当代优秀英译作品。
该书属于“华诗会译丛”(总编徐英才)之一,由诗人、学者、翻译家颜海峰教授组队编纂并排版设计,由其带领6位英语专业学生(巩晓迪、王全芹、田泽堃、任雨欣、宋晓帅、李佳音)进行编辑审校,历时一个月,顺利出版,并上架欧美八个主要国家亚马逊同步出售。
《编后记》
7月16日,华诗会会长、《诗殿堂》总编徐英才老师发来微信消息,提议和我编选一本中国古诗词英译集,我觉得《诗殿堂》经典精译栏目已经发表了大量古诗英译,完全可以直接汇总编排,然后出版。这就是这本《中国古典诗歌精选精译》的来由了。
由于我事务繁忙,越是假期越安排得紧凑,而假期又恰恰是学生的天堂,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这种机械的选排也不费多少脑子,我何不找几个感兴趣的学生来参与,同时还可以给他们一次署名出版的机会。我就请徐老师按六种韵体(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古风和词)提供了格式化文档,用以派发任务。早在6月24日,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征集《马启代短诗选》译审,意在筛选有意愿、有潜质、不图名利的学生,先后有七八个同学报名,都是我山东政法外院的旧学新生,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译审小团队。徐老师的提议恰逢其时,我便在已经组建的微信群里发布了这条消息,让有意愿的同学报名参加,先到先得,并声明给大家署名、赠送样书。不到半天时间,2015级巩晓迪(西南科技大学翻译硕士)身先士卒领走了词的汇总编审——这也是最后发现体量最大的韵体部分(70多首140多页),2016级田泽堃(河北传媒学院翻译硕士)领走了五绝,2014级宋晓帅(中国石油大学翻译硕士)领走了五律,2015级王全芹(山东财经大学翻译硕士)领走了七绝,2016级李佳音(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硕士)领走了七律,最后古风部分由2017级任雨欣接手,唯一一个在读本科生,好学上进,做事也十分认真,编审游刃有余。
我原本以为按照给定的模板整理,不会费他们多少工夫,但没想到的是——也是我虑事不周——原来发表在每期《诗殿堂》“经典精译”栏目的诗词本身就有不同的格式,有的并非绝句却列入绝句,律诗亦然,有的词没有提供词题只有词牌,有的注解是序号123,有的注解是星号,于是英译也“以讹译讹”,因袭原样。这也就造成了和六位编审大量的交流,需要给定样式,丝毫没有减轻我的负担,同时这些编审还得挨个和自己负责部分涉及到的译者沟通,征询他们的修改意见,之后再对译文的拼写、语法、标点等方面进行仔细审校,这也势必导致他们投入大量精力。分工总有利弊,可是如果从一千桃李中筛选出几个——我不奢求贤者七十二——可教孺子,抵御我从其余教而不学的学生那里遭遇的失落,夫复何求!人多力量大,我也正好可以细细打磨这本书,提升排版设计质量,为此我修改了原来模板的字体字号,让每个同学格式刷排。经过短短两周却十分充盈的时间,在词曲部分最后交稿之后,我进入了装帧设计环节,合并文档后设计页眉、封面、书名页、版权页,用了一天时间,设计了几个封面版式,更新了版权页呈现方式,然后打包发给了徐英才老师,由他做最后的定夺,或采纳或参考或重新设计,徐总编确定后我再制定目录模板,平均分配给六位编审提取目录。由于七律和五律最少,和其他四种韵体相差很多,特将译者汇总交由李佳音同学负责,目录最后的汇总交由宋晓帅负责。
这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徐英才老师的提议,不然这些同学署名出版的机会还得往后拖一两个月,通过其他出版项目实现。其次自然要感谢这些参与的学生,尽管我一个人也可以弄好,但我尚有其他紧急要务,汇总后排版到出版恐怕要拖后一两个月也未可知。而这几位同学不为名利——这是我征集译审的最先声明和套路,多数学生也是为此没有报名——敢于自我挑战,动机纯然为了学习。如果动机不纯,并非为了学习,或者自信不足,怕不能胜任,自然不会参与这种项目,我也不可能在短短两周内完成这本书的编排。执教十年,纯粹的学生确实凤毛麟角,心甘情愿被我“压榨”的少之又少,还有些入门之后未能通过耐心的考验扬长而去,本来到手的机会拱手丢弃。所以我对这种愿意从最机械的“马步”动作开始磨练的学生青眼有加,以数倍于我完成某事的时间和精力调教指导他们做同样的事,践行我个人残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培养一二可造之材。这个愿望总算在慢慢实现,即便在山东政法这种一般的学习环境之下。除此之外还要感谢翻译家们的配合,虽然已经发表在诗刊上,这次汇总出版仍然得到了多数译家的积极反馈,他们在我规定的三天时间内返回修改稿,对自己负责,对译文严谨,对出版支持,同时也给我这六位学生编审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此我需要特别鸣谢。
最后需要特作声明的是,目前书中呈现的绝句律诗部分未必都是严格的绝句律诗,只不过是为了区分韵体而作的大体划分,也便于六位编审各司其责,读者可根据自己深厚的学养自行判断,这并非编审水平偏差导致。不过,书中仍然难免会有遗留的错讹,比如岑参的拼音是Cen Shen还是Cen Can,宋晓帅提出疑问,我们还商量了一下,最后仍然使用Can。另一处翻译把唐代京城翻译成了Beijing,实际应该是Chang’an,多亏任雨欣细心发现纠正。但也就仅止于此了。对于译文内容,尤其是为韵译考虑而出现的poetic license,是这六位编审能力不及的,他们也就难以从中发现可能更多的细节问题,另外也仍然会有一些低级的typo未能发现,在此特请认真的读者监督反馈,一并致谢!
颜海峰
2020.07.31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